發布日期:2022-07-14 點擊率:58
產學研結合的“模范生”
中控的前身應追溯至浙江大學工業自動化公司,從一家小小的校辦企業到目前國內自動化行業領先企業,中控的15年歷史實現了產學研的有機結合。中控最早由浙江大學的老師創辦,豐富的高校科研資源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很大便利,但中控人很快意識到大學的文化氛圍,并不利于企業進一步的發展。于是,他們將企業除研發機構外都搬出了學校,開始走一條產學研結合的新路。高校優勢和社會資源恰當地結合為中控的發展注入了活力。裘峰告訴記者,目前中控依舊與各大院校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成立了浙大——— 中控研發中心,并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24所高校共建實驗室。
經過實踐,這種產學研有機結合的模式為中控帶來了諸多榮譽,并創造了國內多項第一,實現了產業報國的初衷。1993年,中控在國內第一個推出有冗余的DCS;1994年,推出國內第一臺無紙記錄儀;1996年,第一個推出全數字化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統);1999年,第一個大規模應用Profibus現場總線技術;2003年,率先將以太網技術應用于工業過程控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由中控主持制定的“EPA實時以太網技術標準”成為國內第一個被國際電工委員會認可和接收的工業自動化標準。
在問及國際金融危機對中控的影響時,裘峰表示:正是一直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使得中控的抗風險能力得到了提高;國際金融危機增加了一些傳統企業的成本壓力,這為中控帶來了機遇。同時,自主創新也增強了民族品牌的實力。“中國石化武漢分公司500萬噸煉油項目中,中控打破國外DCS系統的長期壟斷,將國產DCS系統首次應用于大型石化企業的煉油主裝置的全流程控制,這對于自動化民族產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裘峰說道。
獻力水立方建設
“水溫、濁度、PH值、余氯、ORP值、液位等一系列指標需精確控制,安全保護、水面造波需要全盤考慮。”裘峰談到了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項目中控制技術的復雜性和高難度。
由中控集團骨干企業中控技術股份公司承擔建設的水立方自動控制項目,其水處理自控系統共有三個分別獨立的水處理子控制系統及一個集中水處理監控中心組成。三個獨立的水處理子控制系統為:游泳比賽池水處理控制系統、跳水池水處理控制系統、熱身池水處理控制系統。集中水處理監控中心設于競賽池水處理機房,完成競賽池、跳水池、熱身池水處理機房的全部工藝流程的監控。各子系統的重要參數,如:水溫、 PH值、濁度、余氯、ORP值、均衡水池連續液位、水泵狀態等和所有的報警信號均可通過監控中心的OPC開放式數據接口進行提取、上傳和共享。先進、穩定的中控自控系統為水立方的池水循環和各國奧運健兒的比賽環境提供了可靠保障。
據介紹,按照國際泳聯的規定,泳池的溫度應控制在25℃~27℃之間,但水立方的水溫一直精確地控制在26.5℃~26.9℃之間,差別非常小。而由于游泳池容量較大,水循環周期較長,因此測得的池水溫度與加入的熱媒量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時間滯后現象,也使得控制運算變得非常復雜,簡單的單回路根本無法保持溫度恒定。對此,中控的自控工程師勇于突破技術難關,將溫度分段模糊控制,從而把水溫一直精確地控制在26.5℃~26.9℃之間。水立方中的水溫差別之小,讓運動員感到非常舒適,這也為運動員創造佳績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