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7 點擊率:87
彈性體的穩定處理及人工時效工藝
彈性體的穩定處理及人工時效工藝彈性體的穩定處理也稱老煉處理,其目的是消除彈性體因鍛造、機械加工、熱處理產生的殘余應力。一般多從兩方面作工作,即一方面采用各種措施使其在冷熱加工中少產生殘余應力,另一方面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消除殘余應力。1盡量少產生冷熱加工的殘余應力仍以40CrNIMoA鋼制的彈性體為例,為了提高其長期穩定性,應使彈性體材料的殘余奧氏體盡量少,也就是使殘余奧氏體在回火過程中盡可能的分解。因為殘余奧氏體會逐漸的變為馬氏體,即由面心立方結構轉變為體心立方結構,這樣多余的炭原子使晶格歪扭,會使體積漲大.造成尺寸變化,從而使稱重傳感器的零點和靈敏度變化。一般多采用增加回火時間或進行2次回火來減少殘余奧氏體,提高彈性體的尺寸穩定性。o對已產生殘余應力的彈性體進行穩定處理。穩定處理的主要方法有:高溫時效、低溫深冷、脈動疲勞、超載靜壓。據有關資料介紹,這些方法降低和釋放殘余應力都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對于某一種彈性體來說,并不是全部實施上述各種方法,而應根據彈性體的結構、材料、制造工藝、用途和生產條件選擇幾種配套使用。一般多選用高溫時效處理,加溫200℃,保溫48小時或更長時間不等。據文獻介紹,美國BLH公司所用H一n鋼,經200℃,200小時的時效處理,消除殘余應力效果很好。超載靜壓是使彈性體在no一125%額定載荷下保持數日,如能在此狀態下進行溫度循環,則效果更佳。脈動疲勞是對彈性體施加脈動負荷,負荷方向與實際工作狀態一致,一般負荷峰值為額定負荷的120%,谷值為額定負荷的30%,頻率為3一5次/秒,加載10000次左右即可。人工時效的目的是進一步消除殘余應力。國內長機所的方法是在160一180℃下,保持18一20小時或在室溫一140℃之間作溫度循環,每天一次,連續一周。也有采用在160一180℃下,保溫12小時,反復三次的人工時效制度。
本文鏈接:http://www.zdhbuy.com/zixun/experience/1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