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5 點擊率:24
有關農村低電壓的問題,部分地區低電壓現象層出不窮,季節性特點低電壓現象的主要季節是夏季和冬季,低電壓發生的主要時段是午高峰和晚高峰。
1、農村電網現狀電壓作為電能質量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是保障供電服務的基本條件,事關和諧供用電關系的構建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 發展,農村用電量迅速增長,由此產生了一個重要問題:
一是部分地區低電壓現象層出不窮,配變臺架用地和線路走廊越來越難以落實;一是老百姓對電壓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如何解決供需矛盾,成為擺在電網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2、低電壓的特點
2.1 季節性特點低電壓現象發生的主要季節是夏季和冬季。每年的6~10月一般為電力負荷迎峰度夏階段;春節期間返鄉負荷、取暖等大功率電器設備集中使用,用電負荷突增,一般為迎峰度冬階段。
2.2 時段性特點低電壓發生的主要時段是午高峰和晚高峰,即每天12:0O~14:00 和18:O0~21:00 兩個時段。這段時間內,電力用戶的家用電器基本上都處于使用狀況,使用電負荷突然升高,引起低電壓。
2.3 區域性特點常發生低電壓現象的區域主要有3 個:1)集鎮:由于集鎮上各類個體經營戶多而集中,加上經營的需要,用電負荷大;2)城鄉結合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各類企業、個體戶多,流動人員多,用電量大;3)山區:客戶分散,低壓線路長,電壓損耗大,引起低電壓。
3、農村電網電壓偏低的原因分析通過調查發現,造成農村低電壓的原因主要有2 方面:1)技術因素,即由于線路、設備等原因造成電壓不均衡狀況,使電壓質量得不到保障;2)管理因素,即運行管理不到位。
3.1 農村低電壓的技術因素
3.1.1 供電能力弱
1)變電站布點少,配電線路長。農村地廣人稀,用電負荷分散,導致配電網覆蓋面積太大。考慮到設備利用率,變電站布點少,直接導致配線距離較長,10kV 線路供電半徑超過15km 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因此線路損耗較大,進而電壓損失嚴重。
2)線徑過細,線路老化。農網配電線路多建設于1、2 期農網改造時期,由于當時技術與經濟條件的限制,早期線路選型標準低(基本為單相供電),且隨著用電負荷的日益增加,如今線徑過細已是必然問題。加上部分農村線路經過長期的過載運行,老化嚴重,造成電壓損失嚴重。
3)變壓器選型與布置不合理。由于供電區域面積不斷外擴,負荷末端變成了負荷首端,但原有變壓器位置沒變,導致變壓器遠離負荷中心,變壓器布置不合理問題突出。
4)三相負荷嚴重不平衡。電網損耗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例關系,當三相負荷平衡時,系統的損耗最小。來自:電工技術之家
三相負荷不平衡會引起三相電壓不平衡,重負荷相的電壓損失較大,供電電壓質量較差。而近些年農村大量單相用電電器的普及應用,造成用電負荷劇增,同時也造成了低壓電網三相負荷嚴重不平衡狀況,最終導致客戶端電壓質量下降。
3.1.2 綜合調壓能力弱無載調壓主變仍然廣泛應用于農村,高峰負荷期間無法保證出口電壓質量,且中低壓線路基本未加裝自動調壓裝置。另外,由于未采用寬幅電壓調整配電變壓器,農村地區在季節性高峰負荷期間常常電壓偏低。
3.1.3 無功補償裝置建設嚴重滯后農網無功電源建設嚴重滯后,普遍存在無功補償容量不足或不合理等問題。
配電系統中電壓損失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輸送有功功率產生的損耗,另一部分是輸送無功功率產生的損耗。需要輸送的有功功率一定時,系統輸送的無功功率越多,電壓損失越嚴重。
因此,電網無功補償裝置不完善會導致電壓偏低。
3.2 管理因素
3.2.1 電壓無功設備運行維護管理粗獷變電站、線路、配電變壓器和低壓用戶之問沒有建立有效的聯調管理機制,未能根據季節性負荷情況和用電峰谷狀況及時調整配電變壓器分接頭位置和投切無功補償設備,設備管理人員沒能掌握設備運行狀態和補償效果對電壓的影響,另外還存在對損壞或缺陷設備更換不及時的問題。
3.2.2 用戶報裝接電管理不規范工作人員對單相客戶未均衡分配接入各相,不能及時發現和控制三相負荷不平衡度,導致供電電壓不穩定,低電壓現象時有發生。
3.2.3 配電線路和設備管理不到位對配電線路和設備的巡視檢查力度不夠,不能及時消除運行設備缺陷,排除線路安全隱患,引起線路損耗增加,壓降大。
3.2.4 低電壓監測管理不到位電能質量的監測管理部門職責不夠明確,低電壓問題的發現主要依靠用戶投訴和為數不多的電壓監測儀采集的數據,供電電壓質量的監測、統計與分析沒有實現常態化,動態分析機制不健全,無法及時發現與治理所存在的低電壓問題。
4、農村配電網低電壓解決方案
采取管理與技術并重的方式,從規劃設計、建設改造、生產運行、營銷服務等環節入手,強化過程跟蹤,落實低電壓整治方案。
4.1 管理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專項工作小組,深入調研農網電壓現狀和低電壓情況,制定相應整治方案,定期召開專題工作會議,檢查考評工作成效。
2)明確責任目標。農網低電壓整治按分層分級負責的原則,實行目標管理。有關部門應分解整治目標,分析電壓質量整治效果,制定具體整治方案,并組織落實。
4.2 技術措施
1)合理調整電網運行狀況。加強調度管理,深入研究農村電網低壓用電負荷特性,優化電網運行方式,調控負荷、電壓和無功補償能力。
2)合理調整變電站內主變分接頭位置。
3)合理選擇配變并優化配變檔位和低壓無功投切。
4)合理增設低壓調壓器。
5)合理配置投切10kV 線路無功。
4.3 具體改善措施
4.3.1 對于10kV 線路供電半徑長的問題,該類線路一般位于負荷密度小的山區且多數為單幅射線路,若在規劃期限內不能通過新建變電站解決的,可考慮增加中壓線路調壓器,并且合理選擇線路掛接配變高壓側電壓(如線路首端掛接配變選取10.5±2×2.5,線路摸端掛接配變選取10±2×2.5)保證配變低壓側出線電壓能夠大部分時間保持在允許高值段。
4.3.2 增加配變容量,解決供電瓶頸問題。對于配變容量小、超載嚴重的,應盡快更換滿載、超載的配變,但單臺變壓器容量不宜超過500kVA。對于那些長期負荷波動(主要表現為返鄉負荷和降溫負荷——負荷峰谷期相差數倍設置十數倍)的配變,針對該農網特有的負荷特性,可試點新型的有載調容變壓器或結合分布式光伏發電及其儲能系統保證電壓質量。
4.3.3 調整配變低壓側用戶,保證三相負荷基本平衡。對配變低壓側三相負荷嚴重不平衡的區域,迅速制定負荷轉移方案,均衡三相負荷。盡可能使配電變壓器出口處的負荷電流不平衡度小于10%,中性線電流不應超過低壓側額定電流的25%,低壓主干線及主要分支線的首端電流不平衡度應小于20%。
4.3.4 合理監測10kV 母線電壓及配變低壓干線電壓。提高用戶對電壓質量的監督意識,加強對現有電壓監測儀的管理,實時監測低壓側電壓,并根據農村用電負荷季節性特點及時調整配電變壓器抽頭檔位。
5、結語
為客戶提供優質可靠的電能,是電網企業的一份承諾,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低電壓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系統性問題,它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村居 民的生產與生活質量,需要加倍重視。
只有堅持建設堅強可靠的農村電網并科學適時的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才能保證農村電力優質可靠進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電工觸電回路及帶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