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5-25 點擊率:22
基于433MHzRFID的船舶身份識別
方案概述
隨著我國航運業及漁業生產的發展,航運及漁業生產船只和從業人員急劇增多。船舶的信息采集是船舶管理中一個核心的問題,由于缺乏與之相適應的傳感技術,船舶監控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人工觀測操作水平上,成為港行管理中的“信息孤島”。這種傳統的方式不僅在管理上很難確保現場觀測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響了觀測數據的質量,而且對人工觀測的一手資料難于保存和整理,信息的再利用價值不高,減弱了信息管理對決策的支持力度。RFID技術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該技術用在指定區域內的船舶管理,可以具有船舶身份標識、船舶基本信息、證書信息、安全檢查等現場督導信息和進出信息存儲以及簽證管理等功能。433MHz有源RFID由于其獨特的傳輸距離遠、繞射性強、穿透性強和適應野外惡劣環境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避風港、內河航道等領域的船舶管理。
方案原理
系統由“應用軟件服務器”、“監控計算機”、“RFID中繼器”、“RFID讀寫器”和“RFID電子標簽”組成。
主要實現思路為:將“RFID電子標簽”粘貼于船舶駕駛艙中,實現一船一卡。在船舶進出區域的內外用立桿各安裝一臺“RFID中繼器”(其中1個或2個立桿加裝攝像頭,用于對過往船舶進行拍照),在崗亭或值班室安裝“RFID讀寫器”并與監控計算機連接。
當貼有“RFID電子標簽”的船舶進出港時,“RFID中繼器”獲取“RFID電子標簽”信號,并將信號轉發給“RFID讀寫器”,“RFID讀寫器”同時輸出視頻開關信號,啟動攝像頭進行拍照并將照片傳輸給后臺進行存儲。根據“RFID讀寫器”反饋的“RFID電子標簽”信息和經過內外中繼器的先后順序,監控計算機即可獲知出當前過往船只的狀態(進港或出港),并將該信息與應用程序服務器數據匹配,獲取該船信息。
此外,利用手持機或智能手機(手機需和便攜式藍牙讀寫器結合使用),工作人員還可以對進入相關區域內的船舶信息進行盤點和身份核實,不僅有利于對進入避風港的船只進行盤點確認,而且此方法還便于日常的海域船舶檢查管理。
總體架構示意圖:
船舶進出示意圖:
1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iData智能停車收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