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2-04-26 點擊率:91
<script
var cpro_id = "u1457042"; <iframe id="iframeu1457042_0" jcum?rdid=1457042&dc=2&di=u1457042&dri=0&dis=0&dai=3&ps=425x362&dcb=BAIDU_SSP_define&dtm=BAIDU_DUP_SETJSONADSLOT&dvi=0.0&dci=-1&dpt=none&tsr=0&tpr=1459703755972&ti=%E8%AE%BE%E5%A4%87%E7%82%B9%E6%A3%80%E4%B8%8E%E7%82%B9%E6%A3%80%E5%88%B6_%E7%94%B5%E6%B0%94%E8%87%AA%E5%8A%A8%E5%8C%96%E6%8A%80%E6%9C%AF%E7%BD%91&ari=1&dbv=0&drs=1&pcs=645x335&pss=970x426&cfv=0&cpl=22&chi=50&cce=true&cec=gbk&tlm=1402383319<u=http%3A%2F%2Fwww.dqjsw.com.cn%2Fdiangongdianzi%2Fdianlidiangong%2F58300.html&ecd=1&psr=1366x768&par=1366x728&pis=-1x-1&ccd=24&cja=false&cmi=34&col=zh-CN&cdo=-1&tcn=1459703756&qn=55b86e1f1443b028&tt=1459703755950.213.347.348" vspace="0" hspace="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style="border:0; vertical-align:bottom;margin:0;" allowtransparency="true" align="center,center" width="200" height="200" frameborder="0"> |
設備點檢與點檢制
1.1 點檢
1.1.1點檢的構思
對于一個不會說話的嬰兒,怎樣才能保證他的健康呢?根據“預防醫學”的觀點,只要密切注視嬰兒的6點檢查護理:
頭—— 是否發熱?
口—— 喂奶,喂水順利?
脈搏—— 跳動是否正常?
喉—— 聲音、哭、哭聲是否正常?
腹部—— 大、小便是否正常?
衛生—— 洗臉,勤換尿布。
這就是定點管理。怎樣才能做好這些工作呢?
檢查需要規定:
點—— 確定哪些有代表性的“點”?
點檢標準—— 好/壞,正常/不正常?
點檢方法—— 溫度計?手模?
點檢周期—— 多長時間?
點檢員/人—— 嬰兒母親/保健醫生?
這就是5定,采用這種5“定”方法來護理嬰兒,就能保證嬰兒的健康。把這種嬰兒護理的方法,應用到設備管理中去,就是針對設備進行點檢的構思。
比如定點檢查:
軸瓦是否發熱?
給油、給水是否及時?
振動是否異常?
噪音是否超過標準?
是否漏油、漏水]漏氣?
環境是否整潔?
以次來確定設備是否運行正常?如設備處于異常狀態,找出原因,采取對策,以防止設備故障的發生。
下面是形象類比:
設備—— 嬰兒;
設備使用者——嬰兒的母親;
點檢員(專職維護人員)——醫生;
檢修部門——醫院。
為了保證設備的性能穩定,防止設備劣化,設備使用者要像母親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自己使用的設備,充分了解設備的構造、功能和性能,常檢查,常清掃,勤加油,及時緊固,作好日常維護。一旦出現異?,F象,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點檢的定義
設備點檢是一種科學的設備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五官或簡單的儀器工具,對設備進行定點、定期的檢查,對照標準發現設備的異?,F象和隱患,掌握設備故障的初期信息,以便及時采取對策,將故障消滅在萌芽階段的一種管理方法。
點檢制是在設備運行階段開展的一種以點檢為核心的現代維修管理體系,稱作設備全員維修(TPM),它強調的是設備的動態管理。
3點檢與設備傳統檢查的區別
1.1.3.1傳統設備檢查的幾種形式
事后檢查:事故之后的檢查。
巡回檢查:按設備的部位、內容進行的粗略巡視,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一種不定量的運行管理,對分散布置的設備比較合適。
計劃檢查:采用檢查修理法時必須作的一種設備檢查。
特殊性檢查:這是對特殊性要求的設備進行檢查,如繼電保護整定和絕緣測定。
法定檢查:國家法規形式規定的檢查,它包括性能鑒定和法定試驗,如壓力容器。
1.1.3.2點檢與傳統設備檢查的區別
點檢是一種管理方法,而傳統的設備檢查僅是一種檢查方法,兩者在如下幾個方面有明顯的區別:
定人
點檢作業的核心是專職點檢員的點檢,它不是巡回檢查,而是固定點檢區域的人員,做到定區、定人、定設備,不輕易變動,人員一般是2—4人,不超過5人,負責幾十臺到上百臺設備,實行常白班工作制。點檢員不同于維護工人、檢修工人,也不同于維護技術人員,而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專門人員。
定點
預先設定設備故障點,明確設備的點檢部位、項目和內容,使點檢員作到有目的、有方向的進行點檢。
定量
在點檢的同時,把技術診斷和傾向管理結合起來,進行設備劣化的定量化管理,測定裂化速度,達到預知維修的目的,實現了現代設備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統一。
定周期
對故障點的部位、項目和內容均有預先設定的周期,并且根據點檢員素質的提高和經驗積累,進行修改和完善。
定標準
定標準是衡量或判別點檢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據,也是判別該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凡是點檢的對象設備豆油規定的判定標準。
定“點檢計劃表”
點檢計劃表又叫作業卡,是點檢員開展工作的指南。點檢員根據預先編定作業卡,沿著規定的路線去實施作業。
定記錄
點檢信息有固定的記錄格式,包括作業記錄,異常記錄,故障記錄和傾向記錄。
定“檢修業務流程”
點檢業務流程規定了對點檢作業和點檢結果的處理對策,它明確規定處理的程序,急需處理的隱患和不良,由點檢員直接通知維修人員立即處理。不需緊急處理的問題則做好記錄,納入計劃檢修中解決。它簡化了設備維修管理的程序,作到應急反映快,計劃項目落實。并且對這些實績進行研究,反饋檢查,修正標準,以提高工作效率。
1.1.4 點檢管理的特點
設備點檢管理完全改變了傳統設備檢查的業務結構,改變了業務層次和業務流程,是一種不同的基礎管理形式。其主要特點如下:
實行全員管理
TPM是點檢工作的基礎,是點檢制的基本特征。沒有生產工人參加的日常點檢活動,就不能稱之為點檢制。
專職點檢員按區域分工進行管理
機械、電氣、儀表3個專業,按工作量大小實行區域分工,這是點檢制的實體,點檢制的核心和點檢活動的主題。
點檢員是管理者
點檢制的精髓是管理職能中心的下移,把對設備管理的全部職能按區域分工的原則落實到點檢員。
點檢是一整套科學的管理工程
點檢是按照嚴密的規程標準體系進行管理的。沒有點檢的4大標準,就不能科學的進行點檢,這是點檢的科學依據。
點檢是動態管理
點檢制把傳統的靜態管理方法推進到動態管理方法。因此,點檢——定修是一套制度的兩個側面。點檢中發現的問題要根據經濟性、可能性,通過日修、定修、年修計劃加以處理,減小了大、中、小修的盲目性,把問題解決在最佳時期的動態管理中。
因此,只進行點檢而不推行定修制,也不是點檢活動的完整系統
點檢的基本內容
點檢5的基本內容可以歸納為12個環節、6個要求。
1.1.5.1點檢的12個環節
定點——首先要確定一臺設備有多少個維護點。確定維護點就是科學的分析這臺設備,找準可能發生故障和老化的部位,一般包括6個部位:滑動部位;回轉部位;傳動部位;與原材料接觸部位;荷重支撐部位;受介質腐蝕部位。點檢人員必須對上述6個部位的維護點有計劃的進行檢查。
定標——對每個維護點逐個制定標準。如間隙、溫度、壓力、流量等。
定期——確定檢查周期。
定項——確定檢查項目,每個點可能檢查1項或多項。
定人——由誰來進行檢查,是生產工人?還是檢修工人?還是點檢員?
定法——規定檢查的方法。是人工觀察?工具測量?還是普通儀器?精密儀器?
檢查——檢查的環境、步驟要有規定,是在運行中檢查?還是在停機時檢查?解體是否?
記錄——檢查時作好記錄,并且按規定格式填寫清楚。要填寫檢查數據以及與標準的差值、判斷印象、處理依據,檢查者要簽名,并且注明檢查時間。
處理——檢查時間能處理和調整的要及時進行處理和調整,并且把處理結果記入處理記錄,沒有能力和條件出來的要及時報告有關人員,安排處理。
分析——檢查記錄和處理記錄要定期進行系統分析,找出薄弱的維護點,提出改進意見。
改進——對檢查及記錄分析暴露出來的問題要進以徹底消除薄弱環節。
評價——任何一項改進都要進行評價,看其經濟效果如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完善。
1.1.5.2點檢的6個要求
因為點檢員是設備管理的主要把關者,其工作態度、工作作風以及工作規范程度,直接影響設備點檢工作的質量。所以提出如下要求:
點檢記錄——要逐點記錄,通過積累,找出規律。
定標處理——處理一定要按照標準進行,達不到規定標準的,要標出明顯的標記。
定期分析——點檢記錄要至少每月分析1次重點設備要每一個定修周期分析1次。每個季度要進行1次檢查記錄和處理記錄的匯總整理,并且存檔備查。每年進行1次總結。為定修、改造、修正點檢工作量等提供依據。
定項設計——查出問題的,需要設計改進,規定設計項目,按項進行。
定人改進——任何一項改進項目,都要定人。以保證改進工作的連續性和系統性。
系統總結——每半年或1年要對點檢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和評價,提出書面總結材料和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計劃。
6點檢的種類和分工
1.1.6.1點檢的種類
按周和業務范圍點檢可以分為:日常點檢、定期點檢和精密點檢。三種點檢的最顯著的區別是:日常點檢是在設備運行中由操作人員完成的,而定期點檢和精密點檢是由專職點檢員來完成的。點檢種類見下表。
點檢種類表
種類
對象
周期
目的
檢查內容
點檢
手段
所需
時間
實施
部門
執行人
日常點檢
所有設備
每日
保證設備每日運正常轉,不發生故障
異音、泄露、振動、溫度、加油、清掃、調整(開機檢查)
五官點檢
5~10
min
使用部門
操作人員
定期點檢
重點設備及PM對象
定期1個月以上
保證設備達到規定的性能
測定設備劣化程度,確定設備性能,調整修理(停機檢查)
五官和器具點檢
2~3
min
維修部門
點檢人員
精密點檢
不定
不定期
保證設備達到規定的性能和精度
對問題作深入的調查、測定、分析
特殊儀器診斷點檢
2~6
D
維修部門
專業技術人員
因為點檢工作的需要,各類點檢員要求攜帶以下規定工具。
機械點檢員:聽針、手電筒、點檢棒、扳手、螺絲刀。
電氣點檢員:除了機械點檢員的5種外另加電筆、尖嘴鉗。
熱孔點檢員:電筆、萬用表、螺絲刀、扳手、手電筒、尖嘴鉗。
1.1.6.2點檢周期的確定
點檢項目的周期確定,由操作、維修兩方面根據經驗以及設備故障發生的狀況等適當調整點檢周期和時間。已確定的點檢周期還要根據實際記錄進行修正。
1.1.6.3點檢所需時間的確定
一般根據點檢周期、點檢項目和設備工作條件確定。
1.2 點檢制
設備點檢制就是以點檢為核心的設備維修管理體制。這種體制,點檢人員既負責設備點檢,又負責設備管理。點檢、操作、檢修三者之間,點檢處于核心地位。點檢人員是設備維修的責任者和管理者。點檢人員的任務是:
對其管區設備負全權責任;
嚴格按標準進行點檢;
編制和修訂點檢計劃;
編制檢修計劃,作好檢修工程管理;
編制材料計劃及維修費用預算要求;以最低費用實現設備預防維修,保證設備正常運轉,提高設備利用率。
點檢制實行的是“三位一體”制,即:運行人員的日常點檢,專業人員的定期點檢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精密點檢相結合,3個方面的人員對同一設備進行系統的維護、診斷和修理。
點檢的“五層防護線”是日常點檢、專業定期點檢、專業精密點檢、技術診斷與傾向管理、精度/性能測試檢查相結合,形成保證設備健康運轉的防護體系。
點檢制的5層防護體系
層次
負責人員
分工
點檢人員
點檢手段
精度測試檢查
設備工人
定期檢查
點檢員+技術人員
機、電、液、潤、水一般知識;
精密儀器+理論分析+經驗
技術診斷與劣化傾向管理
設備工人
按項進行
點檢員
機、電、液、潤、水一般知識;
儀器+經驗
專業精密點檢
技術人員
白班按計劃
機、電、液、潤、水等點檢員
各專業各自的專業知識
精密儀器+理論分析+經驗
專業定期點檢
設備工人
白班按計劃
鉗工、電工(點檢員)
機、電、液、潤、水一般知識;
工具儀器+經驗
崗位日常點檢
崗位生產工人
3班24h
操作工、值班電工
生產工藝設備結構知識;
直感+經驗
為便于理解,下面介紹幾個術語:
精度:
精度是影響設備性能和產品質量`的指標。精度點包括間隙、振動值、溫升、噪音以及其它有定量標準的數據。每一個精度點的數值都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精度帶,如理想值、允許值、警戒值、劣化值和劣化極限。
超過允許值就叫劣化(不能超過警戒值)。精度超過警戒值就必須進行修復.。
精度點的檢測是比較復雜的,有些設備是整體精度決定產品質量和設備性能。因此精度檢測必須系統、全面地進行,一般1年或半年以上檢測1次,作出綜合評價,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性能:
性能是對設備所要求的精度、壓力、溫度、振動、噪音、生產能力和安全性等功能的評價指標。
在進行性能評價時,重點是指直接影響的重點設備和關鍵部位。要把管理對象縮小到最合理的范圍內。
精度檢測不能代替性能評價,因為精度檢測不包括設備綜合生產性能的測定。
1.3 點檢活動模型
1.3.1 點檢業務流程
1.3.1.1 點檢區域的劃分
首先,把一個工廠中必須實行點檢的生產設備,按生產流程或設備布置劃分點檢管理區域,對專業性強的設備也可以按專業化分。區域劃分原則如下:
以開展點檢作業方便,路線最短,作業中的輔助時間最短為主。
以3個點檢員的工作量為宜,每人每天有2h的實際工作量。
有利于開展設備管理,計劃檢修工作量,備件更換工作量要適當。
有利于維修費用預算和承包,便于維修成本核算。
點檢路線圖
崗位操作人員的日常點檢、各個專職點檢員都有各自的點檢路線圖。點檢人員根據自己承擔的對象設備范圍,編制好最短的點檢路線圖。
1.3.1.3 點檢的業務流程
點檢業務流程是指點檢維修業務進行的程序,它代替了上下、橫向之間的業務關系,完全改變了傳統管理——行政管理和指揮的模式,按科學的程序PDCA循環來管理。
P:計劃——根據標準編制作業表、計劃表。
D:實施——檢查設定點的狀態,結果記錄,異常苗頭的發現及調整處理。
C:檢查——計劃表的執行情況,信息傳遞,研討,整理分析。
A:反饋——核對計劃、標準,以提出修正、修改意見,提高水平和工作效率。這4個環節不斷循環稱之為PDCA循環。
1.3.2 點檢計劃模型
點檢計劃的分類:
點檢作業卡;
定期點檢計劃表;
長期點檢計劃表。
點檢作業卡是運行操作人員開展日常點檢的計劃表。作業卡由點檢員制定并且分工,分為日點檢作業卡和周點檢作業卡2種。
定期點檢計劃表是下月必須完成的工作,是月計劃的匯總。按主機的裝置決定點檢日。
長期點檢計劃表又稱周期管理表,根據多年的解體點檢、循環維修點檢和交叉精密點檢等內容制定。
1.3.3 業績管理分析
點檢任務的實績管理,是設備管理業務中掌握設備運行信息,分析、總結業務,研討改進對策,修正標準、預算計劃,推行PDAC循環的重要環節,是管理標準化的反饋部分。它包括實績內容檢查和實績分析。
1.3.3.1 維修記錄的管理共8重:
日常點檢記錄,由崗位操作人員填寫。
給脂加油記錄,由設備使用者填寫。
定期檢查記錄,設備劣化與否的記錄,由點檢員填寫,其中包括法定規范內的點檢、解體點檢和精度點檢。一般是在年修、定修計劃中進行,在修理中所測定的數據記錄就是定期檢查的記錄。
維修報告書,這是有關設備維修情況的記錄,由維修部門點檢作業者填寫的所有維修活動記錄。
改進維修記錄,對改進項目的維修記錄。
MTBF分析記錄表,把設備發生的各種維修作業記錄在MTBF(設備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分析記錄表上,該表能使現場人員清楚地看到各設備、各部位所發生的故障頻率。
設備臺帳,這是設備一生的記錄,從設備購進后,將歷次事故和修理的內容記錄下來并且保存。
維修費記錄——包括勞務費、材料費、外委協作費。
1.3.3.2 實績分析
實績分析分為2級:
點檢組分析
點檢組長每周開1次會,分析1周的實績,點檢區的各點檢員到會。分析內容包括:故障情況、原因、對策;檢修情況,效率,工時利用情況,小組的PM(自主管理)活動情況。
作業長分析
點檢作業長召開實績分析會每月1次,各點檢組長和對口技術人員到會。除了上述內容外,會議內容還有本作業區的維修費用分析。編制月度實績資料,向維修部門報告。
下一篇: PLC、DCS、FCS三大控
上一篇: 索爾維全系列Solef?PV